项目背景与核心优势
对于计划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而言,直接跨文化学习往往面临语言障碍、学术适应等挑战。苏州科技大学1+3国际本科项目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设计的衔接方案——学生首年在国内重点高校完成英语强化与学术预备课程,提前体验海外教学模式;后续3年赴国外对接院校完成本科阶段学习。这种分段培养模式既降低了直接留学的适应风险,又通过系统化预备课程提升了海外学习效率,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海外院校选择空间。
依托院校:苏州科技大学概况
项目依托的苏州科技大学(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,简称"苏科大SUST")位于江苏省苏州市,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。学校以工为主,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,不仅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,更入选"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",同时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。优质的师资力量与国际化教学资源,为项目首年预备课程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三大专业方向全览
项目根据学生兴趣与职业规划,设置商科、工科、艺术三大方向,覆盖十余类细分专业,具体包括:
商科方向
国际商务、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会展管理、会计与金融、商业管理与传播、旅游与酒店管理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。该方向注重商业实践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,适合计划进入跨国企业、金融机构或自主创业的学生。
工科方向
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网络安全、大数据等。课程侧重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,对接全球科技产业需求,适合对信息技术、智能工程感兴趣的学生。
艺术方向
数字媒体艺术、产品设计、视觉传达艺术、动画制作、平面设计、美术学、环境设计等。课程融合创意设计与技术工具,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人才,适合艺术基础扎实、热衷创新表达的学生。
1+3培养模式深度解读
国内1年:预备与过渡
学生首年在苏州科技大学进行全日制学习,课程设置兼顾语言提升与学术预备。英语强化课程针对中国学生常见薄弱环节(如学术写作、课堂讨论)设计,采用小班互动教学模式;预备课程则涵盖基础数学、海外文化博览等内容,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海外院校的学术要求与文化环境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,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,更能掌握海外学习所需的自主研究、团队协作等核心技能。
国外3年:本科核心学习
完成国内阶段课程后,学生赴国外对接院校继续攻读本科专业课程。海外院校均为教育部认可的正规高等学府,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。学生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后,将获得海外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。该证书可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证,认证后享受留学归国人员在、落户、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。
课程设置与学习规划
首年核心课程(国内阶段)
必修课程包括英语语言技巧、基础数学、学术英语、海外文化博览;选修课程需从商务管理基础、会计基础、经济学基础、计算机基础、基础编程、进阶数学、法律、数字交互中任选2门。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,例如"学术英语"不仅提升阅读写作能力,更训练学生撰写研究报告、参与学术讨论的能力;"海外文化博览"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沟通中的常见误区。
次年起课程(国外阶段)
商科方向开设管理学精要、经济学原理、商务沟通、商务组织理解、商务数学、金融导论、电子商务、市场营销学原理等课程;工科方向则涵盖计算机技能、计算机网络、计算机系统、数据库、网页设计与开发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软件开发技术、办公室解决方案开发等。所有课程均由海外院校教授授课,部分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,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际课题,强化应用能力。
证书体系与学历认证
完成苏州科技大学阶段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,将获得苏州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;完成海外大学课程并达标者,将获得海外院校学士学位证书。该学位证书可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证,认证后等同于国内全日制本科学历,可用于考公、考研、落户等场景。此外,留学归国人员还可享受部分城市的人才补贴、创业扶持等政策,具体细则可咨询当地留学服务中心。
申请指南:招生对象与流程
招生对象
主要面向英语基础较好、有意向接受国际教育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,职高/中专毕业生若英语成绩优异(如雅思4.0及以上或通过项目英语测试)也可申请。
录取原则
- 高考成绩达到当地本科线,或英语单科成绩100分以上(满分150分制),或雅思成绩4.5及以上者,可免试入学;
- 未达到免试条件的学生需参加入学测试(含笔试与面试),笔试重点考察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学科知识,面试评估学习规划与适应能力,成绩合格后予以录取。
报名材料清单
- 填写完整的报名申请表;
- 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;
- 学历毕业证、相关成绩单(高中/职高/中专)、雅思成绩单电子版(如有);
- 电子版白底1寸彩色证件照;
- 辅助材料(如学科竞赛获奖证书、社会实践证明等,可选提交)。
建议有意向的学生提前准备材料,关注学校官方发布的报名时间节点,避免错过申请。